Toggle Menu
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
当前位置:首页 > 心理知识加油站 >

你这么愤怒是为了保护自己

 

▷ 愤怒 ◁

 

这种强烈的感情通常都具有负面的含义。

 

但愤怒本身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。

 

不好的是你在愤怒的影响下可能做出的那些冲动行为,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痛苦。理解愤怒不是为了不再愤怒。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感受,通常都代表着一种自我保护。我们应当像接受其他感情那样接受它,认识它。   

 

尽管社会大众,特别是你的父母对愤怒有许多负面的看法,但愤怒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感受,它可以在你感到害怕或受到伤害时保护你。

 

愤怒可以调动你的身体机能,使你做好迎接打击的准备;它会提醒你你的底线已被侵犯;它也可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。   

 

愤怒也可以保护你不受精神上的伤害

 

想象一下和你交往多年的爱人忽然告诉你他想要和你分手。你因为这个消息而悲痛欲绝。但你的悲伤和迷惑很快就变成了愤怒,“他怎么能这样对我?我为这段感情投入了这么多,难道他就不能早点说吗?这个混蛋!”   

 

感觉自己的价值没有被承认,自己没有被认可、被欣赏,自己的话没有人听,这些都会带来愤怒。感觉受到他人(意愿、期望、命令、规定或行为)的控制,或感觉到自己的底线被人侵犯,需求没有得到满足,这都会引发愤怒。

 

如果父母不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,只关注自身利益或缺乏安全感,那么对孩子们来说,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,愤怒是很正常的。  

 

 

▷ 不许愤怒  ◁ 

 

 

不论你的父母是过度表现自己的愤怒还是压抑自己的愤怒,他们可能都会难以接受你的愤怒。

 

“回屋去,直到你不再那么生气可以和我说话为止。”或者“你怎么敢生我的气;我是你爸/妈。”说这些话的父母可能很难处理直接针对他们的情绪。

 

你可能也听过这样的话:“你怎么了——为什么这么生气?”或者“你一定是经前征候群,要不有什么气好生的。”你的父母不能接受“你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反应,而他可能就是愤怒的目标”这一事实。   

 

“愤怒在我家是一种不可接受的感情,除非那个因为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大叫大嚷乱扔盘子的人是我母亲。”

 

34岁的梅利亚说,“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不许生气。如果我们生气了,我们就会被送回自己的屋,受到处罚,有时候还会被打。因此,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怒,但却无从发泄,我曾以为自己有一天会爆炸成碎片。”

 

她还记得每次自己在公共场合想要表达愤怒时都会被母亲羞辱,“过不了几分钟,她就会想到一些让我难堪的话,并把这些话说给她的朋友、邻居或者我的朋友听。就好像是要报复我不和她保持一致一样,她好像是要打倒我,而她差一点就成功了。”

 

父母的愤怒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。

 

小孩子们需要相信自己的父母会保护自己,他们的父母有能力,并且永远是对的。如果父亲或母亲发怒了,孩子就会以为一定是自己的错,因为其他的可能性都是不可想象的。

 

因此,孩子就会压抑自己的感受,将感受内化而不是表达出来。同样,对于不被容许表达出愤怒的孩子而言,他们的愤怒被父母所扭曲,回过头来伤害自己,并导致愧疚、抑郁、长期的愤怒等等负面的结果。

 

▷ 愤怒从何而来  ◁

 

尽管愤怒似乎是一种爆发性的、不可预料的情感,但它的源头却是可以预知的。

 

前期压力+当前压力+间接性刺激+触发性想法=愤怒   

 

前期压力包括你童年时与父母或其他人交往的、能够影响你对现今事物理解的经历

 

当前压力指的是你在现阶段所经历的痛苦的感情、未经满足的需求,以及所受到的威胁。   

 

间接性刺激指的是不与当前压力直接相关的逐渐加重的因素,但这些因素仍然会影响你的反应:如极端的高温或低温,饥饿或低血糖,睡眠不足,荷尔蒙分泌,疼痛,运动缺乏,遇到挫折或过度刺激(选择过多、拥挤的人群等等)。

 

触发性想法是起到了催化剂作用的思维火花,它与先前的种种因素混合之后,就会产生破坏性的作用。

 

最常见的触发性想法包括以下几类:

◆ 我不该受到这种对待。   

◆ 这不公平。   

◆ 你在故意设局陷害我。   

◆ 你知道得更清楚,但你还是这么做了。 

◆ 你这个混蛋。   

 

怎样处理愤怒是你自己的选择。

 

但是,你无法消除预先存在的压力(尽管你可以改变自己解读这些压力的方式),你也无法消除当前压力(尽管你也可以改变自己解读这些压力的方式)。

 

如何发泄你的愤怒,选择权在你手中。

 

你可以通过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来将间接性刺激降低到最低限度——该吃就吃,该睡就睡,锻炼身体,避免过度劳累,并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。你还可以改变自己的触发性想法,使这些想法不会随便引燃周围的炸药。  

 

如何改变自己的触发性想法?

 

◆ “我不该受到这种对待”——“我想要得到什么是我的自由,但别人也没有提供给我这些东西的义务,而且我已经是成年人了”。 

 

◆ “这不公平”——“没有一个人的个人需求比他人的需求更重要。(是否公平,由客观标准来评断)”。 

 

◆ “你在故意设局陷害我”——“不论看上去有多么明显,但我真的不知道别人的动机,我又不能看透别人的心思”。   

 

 “你知道得更清楚,但你还是这么做了”——“知道得更清楚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够做得更好;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当时最强的动机和需求”。   

 

 “你这个混蛋”——“根据一时的行为给人贴上的标签很少能够完整地概括一个人”。   

 

▷ 压抑愤怒 ◁

 

当你想表达愤怒的时候,会不会因外界对于愤怒的错误概念而压抑自己的感受,比如很多人会有以下观点,然而事实却跟这些观点并不符合:

 

◆ 愤怒意味着你对某事反应过度。  

事实:愤怒是一种完全正常的反应。   

 

◆ 如果无视自己的愤怒,愤怒就会自行消退。 

事实:愤怒与其他感情一样,并不会因为你的无视而消退。你应当承认、接受自己的感受并设法应对,尽管过程可能会不那么令人愉快(可能只是一小会儿)。   

 

◆ 如果我表现出自己的愤怒,那就意味着我很自我中心,并且难以相处。   

事实:也许有人会认为你很自我中心,难以相处。但这并不能改变愤怒的正当性;你不需要按照别人的看法来抑制自己的感情。   

 

◆ 如果家人或朋友惹我生气,我应当忍下来。 

事实:我们应该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愤怒,忍下来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。   

 

◆ 表达愤怒意味着失控。  

事实:这完全取决于你选择如何表达你的愤怒。当然,确实有失控的可能。想象一下那些在痛哭流涕前大吼大叫的人,还有那些夺门而出的人,那才是失控。表达愤怒的方式有很多,其中也包括写信和交谈,这两种方式就一点儿也不极端。   

 

◆ 如果错怪我的人看到我的愤怒,他就会意识到他对我的影响并做出改正。   

事实:不要有这种指望。想要改正,既需要愿望,也需要相应的能力。以为自己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只会使你再一次

上一篇:找一个情绪稳定的伴侣有多重要?
上一篇:德蕾测试 | 一个超棒的心理测试:认识真正的自己!

公司地址: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南路公交综合小区社区办公楼3楼
咨询电话:
0471-6537090
13314882069
13314882469
咨询QQ:2752913475
扫码送150本心理藏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