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蕾心理文华
初看隐之尘烟,最本能触动和气愤的是人性之恶,为什么会没有人救?那帮家伙是人吗?生死当前,要知道她是一个人呀!
细细地想,也就慢慢理解了:一来是旁观者效应,二来贵英一直被认为是脏东西,是遭瘟的。这件事的很大可能性是她栽进去后,小河本来浅,一般人爬上来会没问题,所以人们警惕性不强。但贵英头晕,缺乏自救能力,人们发现她真的上不来后,又忌讳她脏和不吉利,如果死人更不吉利,怕沾包,于是都在犹豫,有根木头就好了。打个不恰当的类似比喻,未知的疫情当前,一个有传染疫病的阳性患者落水了,一群人看到了,人们去不去救?很多时候,我们用道德来评述一件事情,一个危险的后果是容易简单化,被表面的答案所迷惑。
这个无关国界,在美国也有,旁观者效应就是在美国被发现并命名的,一个女子被入门歹徒杀掉,邻居很多人都打开了窗户,但没有人报警进行施救,但我们不能就此说证明了美国社会多么不好,这件事给资本主义抹了黑。
其实往深里说,我们自己何尝没有当过看客,何尝没有过不作为,何尝没有冷漠?作为心理咨询师,在情感的世界里,必然会发现很多暗地里残酷的博弈。无论是亲密爱人,还是兄弟姐妹,甚至是父母子女,谁如果安全软弱好欺负,往往大家对他的嗓门也最大,控制欲也最强,这几乎是能量一种本能的互动。再问一句,一个你看不上,或者不喜欢,甚至嫌弃的人,对方并没有惹你,但是,你愿意为他付出吗?你愿意关心他吗?
也许一切都没有那么简单。
马有铁其人
依据电影情节推测,马有铁干农活利落,能盖房能赶驴车,却一无所有半辈子光棍,快老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与家,处于最穷被嫌弃的底端,最后只能被安排,找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女人作伴,当是心智发育属于比较低的阶段,外显为智商不高,依附于他人,人际交往处事能力弱。也就是说,虽然也能干,四肢发达,甚至可以完成盖房等复杂工作,但是自我意识比较混沌,没有人生规划,心智方面有点象个头脑简单,与养育者处于共生期的小孩子:与三哥在一起,完全听命于三哥,如同三哥是他的父母,他的头脑主人。他的意识有点缺乏自我存在感,贵英对人可以拒绝,意味着有主见,但是他对他人的越界没有任何反应,对自己的付出没有任何资格感(一码归一码,但自己的那一码是不存在的,表面上是一种利他美德,但内里存在一种自我意识薄弱的心理特质。)
人际领域与社会功能方面尤其明显。如果我们沉心细思,就会发现,马虽然能干得令人吃惊和佩服,盖房子种地简直是全能,但是无法掩饰他内在的虚弱,与人打交道的无能,社会功能的缺位。电影里出现诸多人性之恶的细节,人们欺负他,占他便宜,他的宝贝贵英落水无人救,与他的虚弱,毫无攻击性和存在感,缺乏自我意志都是相关的。也许,这才是那些婆娘们不愿嫁他的真正原因。
他没有朋友,电影中除了贵英几乎没有真正亲密的人,他在人世间几乎是不存在的,说明他与他人构建关系的能力是弱的。在他的世界里,压榨剥削这些词仿佛是不存在的,我没有自己,无条件地爱你顺服你为你着想。即使你不爱我我也全心为你服务。他习惯了这种与世界互动的方式,完全地交付顺服的背后,有颗婴儿般的赤子之心,那是虚弱与忠诚。
事实上,如同婴儿成长一样,人的心智发展需要爱与温暖,回应与善待。我们推测,在马有铁的人生经历里这方面显然是缺位的,在他孤独的世界里,大地会回应,(于是他充满感恩如对父母),驴子会回应,(他会心疼这个如自己一般的老伙伴),但是同类的人无法建立关系,尤其亲密关系(三哥只是嫌弃)缺乏爱的回应。无回应之地为绝境,于是在人的世界里,他一直活在近乎自闭中,吃饭自己吃活自己干,几乎没有朋友,不与人聊天。
一个偶然的机缘,贵英出现了!我们会发现,马作为人的自由灵魂的那部分开始萌芽了。以往的世界里,没有人真正关注与心疼他,而贵英对他尊重疼爱顺服,这激发了他内在的动力,他们开始为了彼此,为了独立的一个家而自由奋斗。他被唤醒了,不仅有使不完的劲,而且尝到了生而为人情感的甜蜜,活着的意义,爱的美好!生命之火被爱点燃后,原来这才是生的滋味!贵英也是一样的,他们彼此真诚心疼,镜映陪伴,都感到原来可以活在爱里,可以象个人,可以有自己的房屋与财产(小鸡),他们一步步走向独立,开始有憧憬有梦想,仿佛心灵的种子在萌芽,灵魂自由的翅膀尝试着飞翔,从开始觉得困在土地上走不了,到向往着两个人哪天去外面的世界浪一浪……
这一段是最美的!赤贫中没有一切复杂的利益,只有纯净如伊甸园的赤子身心,这是彼此的救赎与喂养。我们发现,和贵英在一起,贵英成为了他的一切,贵英是他的命,他为了她而奋斗搏命,为什么?他对别人好,为别人付出,没有回应,只是剥削利用嫌弃,没有善意没有亲密,而贵英爱的回应促进了他自我意识的觉醒,自我功能的发展。表面上他象父亲一样宠着照顾着贵英,但在更深的层次,贵英是重新养育他的精神母亲。
我这么努力这么好,我可以为你付出一切,可不可以爱我?这一切的背后,是说不出口的呼唤,是潜意识里渴望着来自对方的爱!贵英给了他可贵的回应!但是贵英突然死了,与贵英共生的他该怎么办?于是他骂那头驴:被人使唤了半辈子,自由了反而不知道怎么办了,真是个贱骨头!
此时的他,开始觉醒,明白了爱的的美好,但心智上依然是没有完全成熟独立,此时贵英突然消失,对他来说,光与爱突然都消失了,他灵魂的主人消失了,他不知所措,感到这个新的美好的自我也消失了!他的死,从文艺的角度可以解读为殉情,为生死相依,或者超越生死的爱恋,但是,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讲,意味着依然处于共生一体,心灵无法独立的依赖。他感受到了光,但自己无法成为那束独立的光,在人世间继续去爱去成长去探索。另一方面,他的自我意志已经开始萌芽,贵英的死激发他巨大的愤怒和攻击性,但他是虚弱的,只能攻击自己,杀死自己,无法把攻击性指向外界。
也就是说,一方面有精神共生的忠诚,他想念贵英,想念那种有爱有温暖有回应和陪伴的日子,本能想追随而去,另一方面依然是虚弱,面对如此人世间,从昏睡中醒过来后应当如何应对?他是没有主心骨的,失去爱人意味着失去一切,刚刚萌芽的信念就此坍塌,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,可以在人世间再去寻找同样的一份情感来滋养自己,巨大的丧失与个人的无能无望激发的抑郁、痛苦与愤怒,让他渴望毁灭,毫无留恋地追随贵英而去。
如同茫茫暗夜的光,贵英来了,火柴亮了,一个有光亮有温暖有爱的世界!原来这才是生而为人的美好滋味!贵英走了火柴熄灭了,苍茫大地无枝可依,他毅然随她去了,贵英就是光亮温暖与爱!在灵魂的世界里,马老四其实是个纯净的孩子,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。
真情与乡愁之美
这部片子国内为什么大火?这部电影很温暖很正念的一个处理是:突出主人公患难中的美好真情,内在的淳朴善良勤劳,逆境下的辛酸挣扎,以及四时流转的田园之美……也正因为如此,最后的悲剧格外令人寒心与不甘,余响绕梁多日不绝。
最可贵的是有铁与贵英的真情相待,无论多么艰苦,只要二人同心,其利可断金,只要真心交付,君心换我心,可生死相依不离不弃。甚至最后的死亡也可诠释为:为了追随爱,哪怕死亡我也不怕。
即使全世界嫌弃你,你也是我恨不能拴在裤腰带上的挚爱,为了让你喝一口热水,我可以几次回去温热,在寒夜中久久等待……这段彼此温暖彼此照亮和成就的烟火真情,因为赤贫,无关任何世俗条件,没有欲望没有计较,反而具有一种极其纯净的超越性,如泥里的莲花,自带一种惊世之美。
对观众来说,是感动也是唤醒,生命中最简单最美好的,不一定需要钱,最宝贵的东东每个人都有,但是我们忘记了。如果他们这样的物质条件都可以如此爱如此幸福,我们境况好多了为什么咫尺天涯,也许原因是我们不懂珍惜舍近求远。
还有美——中国人骨血里格外熟悉与热爱的土地田园之美,四季流转的光阴,唤起了大家共同的乡愁!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油画,那些我们在诗词中或童年里的记忆,插秧耕种,秋收冬藏,燕子和小鸡,土房与打坯,充满了温馨情趣与田园之美。再加上夫妇俩的勤劳善良单纯柔弱,如同一个成人的童话世界,别有一种赤子的纯真之美。
还有最后的死也自带庄静,质本洁来还洁去不陷泥淖的纯净之美,甚至有点美化:你们再对我不好,我都报之以仁善,一方面对任何人没有威胁,毫无攻击性与竞争力,纯真静美如同婴儿,一方面干活很全能很勤快,这几个元素组合到一个人身上,最后痛苦地服药自杀,他的死甚至有种世所不容,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洁净凄凉之美。
这样的叙事也很容易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柔软的部分,我们是否也曾有这样的委屈:善待他人但不被理解,被辜负下无奈无助,内心呼喊着我是好的,恨不能用死证明我是好的,一种献身的悲情!如同咨询室里常常有人说,我常常帮助别人,但是每当我需要帮助时,往往四顾无人。
作为文艺作品,能让人动感情,仿佛看到自己,就已经成功了一半。
可贵的生命之光
回味这部片子,感到它难能可贵之处在于:把光照入尘烟深处,那被世俗忽略的角落,并且开出花来。众生平等,谁的生命不是一路生花?
看见与接纳本身,这件事情就是有价值的。更何况,在最深处的纽带里,如同熊猫血,大家原是血脉相连彼此依存互相需要的,一损俱损,只是不自知罢了。
如同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,有光明有阴影,有优点有缺点,有不愿回首的往事,有不为人知的隐秘,但是,只有我们完全接受自己的阴影与缺陷,生命才是完整有力的!那些隐秘不完美有裂缝的角落,也许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,如同潜意识里的不受待见的压抑的部分,都是值得爱的。又如同我们的身体,每个器官都是重要的!一个家庭,洗手间和储藏室都是不可或缺的。
人世间是一个大系统,所有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。那些隐入尘烟被歧视被忽略的一切,是人类,也是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宝贵的组成部分。值得被看见,在心灵深处相遇,并且为之流泪。
再往大说,其实也不乏社会同构的部分:普遍共生的心灵无奈,无法回归的田园牧歌的农业文明,太多矛盾冲突的疲惫,无法找到自己位置的迷茫,时代大潮下个人的无能为力等等。种种同构共感,在潜意识深处交错共鸣,令人心有所感但又难以言说。
就我们的民族性格而言,马有铁的献身与无我是否似曾相识?虽然拼命努力,勤劳淳朴单纯善良,拥有田园理想情意之美,但是内在是虚弱无力的,对外是自闭讨好的。看历史片时尤其气人,中国模式似乎一直是拼命讨好他人讨好世界,自己怎样都可以,不值一文,但内在和马有铁一样,一旦失去外在依傍,就不知道怎么活。
但是,即使如此,所有的生命也都值得被记取,即使被世俗和时代淘汰与忘却,也都是有价值的,是需要被看到、承认和纪念的,这点尤其难能可贵。
成长、超越与告别
为什么没有获奖?我个人认为是因为缺乏西方人最看重的人性自由独立的超越性。
我可以被打败,但是我绝不屈服!生命有苦难,但生而为人的自由意志可以实现对苦难的超越,我们从《秋菊打官司》,《老井》,《芙蓉镇》或者《活着》里都可以看到这种精神对苦难的超越性,那是一种生命最高贵的力量。
而这部片子,虽然马有铁被塑造的庄静不屈勤劳能干,但无论怎样美化,都无法支撑其内在的虚弱无力,自我意志薄弱和缺乏反抗精神是难以人格独立的:你侵犯我的权益我不作声,你抽我的血,没关系那是不值钱也不应当被算钱的,我不重要别人重要等等。要知道,一个人别人怎么对待他是他教会的,这里不完全怪他人,当你不尊重自己的时候,别人也不会尊重你。
如果村长的媳妇落水,有人救吗?如果恶棍的媳妇落了水,看到的人敢不救吗?马有铁呢?没有财富也没有权力,没有朋友也没有攻击性,面对一个瘟疫般的女人,没有人有动力跳下去。生活在群居的人世间,尤其是男子,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,还要能够为自己与家庭遮风挡雨,这里不仅是自然的风雨,更多是人间的,而这恰恰是马有铁的弱项。
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苗头,从感恩土地的走不了,到也想浪一浪,从一无所有到有自己的媳妇、房子和梦想,但结果呢?媳妇死后放弃了一切,随她而去。这个结局看上去有殉情之美,其实背后难掩虚弱与绝望:没有你我不知怎么活?他觉醒了,有自我了,但是选择死去了!
这里不是没有能力对抗,更重要的是没有对抗的意识。如果一个人无法与时俱进地成长,终将被时代淘汰!时代的车轮是残酷的,人不成长命运也将是残酷的。最终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,被无情的时代大潮淹没,如同土房子被推土机摧枯拉朽般摧毁,最后那几幕的触目惊心,是马有铁的悲剧,也是农业文明之熵,时代之殇。
我们无论多么怀念童年和土地,都终将要成长与告别,走向独立,实现超越。
时代呼唤心灵工作者
马老四的结局揪着很多人的心!是喝农药自杀了?被死了?还是进城了?但总体上大家都有不忍之心:凄惨的命运,心灵的悲剧,如同一个婴儿式的灵魂找不到方向,被命运捉弄!这里希望再次强调的一点是:马的死是不应当被美化的,有人把他和西方基督相提并论,感觉都是温和善良主动赴死,但要知道二者有本质的区别,他是虚弱无能的,更多是不知所措与逃避,而基督被称为神,是有能力的,是主动进行自我牺牲,后面有着庞大计划的。
马为什么死?这个难言的结局不是偶然,还是那个问题:娜拉觉醒之后何去何从?有没有独立承担命运的能力!如今这个时代,更需要的其实是心理能量!对马老四来说,内心深处的无奈无力无能无助几乎是生命的习惯与常态!因此,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扶贫,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说,物质脱贫后,时代更需要心灵工作者,包括心理咨询师、社工或者志愿者,尤其需要心理科学与慈善事业的普及。
从社会的角度讲,是一个心灵领域的社会保障问题,许多政策虽好,但与底层无法真正对接,当事人甚至无法真正理解政策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。在利益面前,很容易被弱肉强食,成为牺牲品。但心灵的成长与内在精神的独立是一个逐渐夯实成长的过程,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看见与回应,持续与稳定的关系,科学专业的引领,以及心与爱的连接。这是一项心灵的工程,时代呼唤心灵工作者!
从历史的角度深究,则有一个心灵觉醒的主题。五四以来,新文化的使命即使过了百年,依然有着时代意义,或者说我们一直尚未真正超越。面对工业文明信息浪潮,那颗小农之心其实一直都在(不只是马有铁),我们的身份感认同感文化自信心,包括人格的自由独立成熟,依然是模糊的萌芽,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。
正常的成人关系是你表达你的攻击性,我也表达我的攻击性,平等的界限与规则随之形成。权力需要得到限制,人性需要制约。如果象马有铁这样虚弱自闭,个人权利拱手相让,势必会成为丛林法则的牺牲品。其实我们任何人都一样,如果无法与时俱进,实现成长与超越,即使再美好再留恋,都将被时代的巨轮摧枯拉朽,隐入尘烟!如同那所浸透汗水与希望的土坯房。
未来的竞争能量升级,比拼的是心灵觉醒后的创造力!需要的是人格独立成熟、有主权有边界的灵魂!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:灵魂与爱离开过文化意义上共生的母亲与土地吗?我们有倾听自己内心声音,自由飞翔此生无悔吗?
我们独立吗?我们自由吗?我们平等吗?我们有勇敢面对时代挑战,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吗?
声明:图片源自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原创转发请注明出处。